为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师生聚焦 “双碳” 目标与 “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 前沿领域,激发科研创新思维,10月28日与11月10日,永利娱场城入口科研与学术交流中心联合金融与财政系、资源与环境经济系及院工会,分两期举办午间学术分享会。两场活动均吸引了学院各专业教师、博士生积极报名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
10月28日的首场分享会中,吕鑫教授以题目 “Does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Based Carbon Pricing Mitigates Carbon Transition Risk? Evidence from China's Regional Emission Trading Systems” 为核心展开报告。报告紧密结合中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实践背景,聚焦 “市场化碳定价渐进实施能否缓解碳转型风险” 这一关键问题。吕鑫教授通过梳理国内区域碳市场的发展历程、数据特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市场化碳定价机制与碳转型风险之间的关联,并针对不同区域碳市场运行差异提出了优化建议。报告既有严谨的理论框架,又有扎实的中国实践案例支撑,为在场师生研究 “双碳” 领域相关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参考。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 “区域碳市场协同发展”“碳定价对企业转型的影响路径” 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吕鑫教授逐一回应并分享了后续研究方向,引发热烈反响。

11月10 日的第二场分享会聚焦 “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 热点,郭锐副教授以 “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与治理策略” 为题进行分享。报告立足当前全球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趋势,系统分析了 “双转型” 对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及政策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郭锐副教授从“技术创新赋能双转型”、“产业协同推进双转型”、“政策体系保障双转型”三个维度,结合国内新能源、数字制造等领域的典型案例,阐释了双转型的实现路径与治理重点,并针对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协同机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报告内容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为师生开展跨学科研究(如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交叉领域)提供了重要启发。现场师生就 “双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数字化技术在绿色监管中的应用” 等话题积极提问,交流氛围活跃。

两场午间学术分享会虽时间紧凑,但内容聚焦前沿、针对性强,充分发挥了学院多系部协同与科研平台的纽带作用。参与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近距离聆听专家报告、与同行深入交流,不仅及时掌握了 “双碳”、“双转型” 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拓宽了科研视野,为后续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积累了宝贵素材。午间学术分享会是学院打造 “轻量化、高频次” 学术交流品牌的重要尝试,未来将继续围绕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联合各系部常态化举办此类活动,进一步畅通师生学术交流渠道,营造 “崇尚学术、乐于分享、勇于创新” 的科研氛围,助力学院科研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